赏析二
“纷纷坠叶飘香砌,夜寂静,寒声碎。”开头三句是说,纷纷凋零的树叶飘上香阶,寒夜一片寂静,只听见风吹落叶细碎的声息。
一叶落知天下秋,到了秋天树叶大多变黄飘落。树叶纷纷飘坠在香阶上,不言秋而知秋。夜,是秋夜。夜寂静,并非说一片阒寂,而是说四无人声;声还是有的,是寒声,就是秋声。这声音不在树间,却来自树间。就是树上飘来的黄叶坠在阶上,沙沙作响。夜里,树叶飘落是看不见的,即便是月色如昼,也是看不清楚的。这里写“纷纷坠叶”是凭耳朵所听到的沙沙声响,感知到叶坠香阶的。“寒声碎”,这三个字,不仅告诉我们这细碎的声响就是落叶的的声音,而且告诉我们这声响是带着寒意的秋声。由沙沙响而感知落叶声,由落叶而感知秋之声,由秋声而感知寒意。这个“寒”字下得极妙,既是秋季季候的感受,又是孤寒处境的感受,兼写物境与心境。
“真珠帘卷玉楼空,天淡银河垂地。”这两句是说,高楼空寂,卷起珠帘,观看夜色,天色清明,银河斜坠到地。
“年年今夜,月华如练,长是人千里。”上片后三句是说,年年今夜,月色都如白绸一般皎洁,人却常常远隔千里。
玉楼观月的一段描写,感情细腻,色泽绮丽,有花间词人遗风,然而在骨子里,却自有一股清刚之气。写珠帘、写银河、写月色,奔放雄壮,深沉激越。写到这里感情已似激流洪波,以景寓情不足以表达,很自然的转入下片的直接抒情,倾吐愁思。
“愁肠已断无由醉,酒未到,先成泪。”下片前三句是说,我如何能用沉醉来忘却,酒到不了已断的愁肠,先就变成泪水。
写斟酒垂泪的愁意。肠已愁断,酒无由入,虽未到愁肠,以先化泪。比起入肠化泪,又添一折,又进一层,愁更难堪,情更凄切。
“残灯明灭枕头欹,谙尽孤眠滋味。”这两句是说,深夜里残灯忽明忽暗,斜靠枕头,我尝尽孤眠的滋味。
室外月明如昼,室内昏灯如灭,两相映照,自有一种凄然的气氛。枕头欹斜,写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视状态,这神态比起辗转反侧,更加形象,更加生动。然后补一句:“谙尽孤眠滋味。”由于有前句铺垫,这句独白也十分入情。
“都来此事,眉间心上,无计相回避。”末三句是说,你看这离愁别怨,不是来在眉间,便是潜入心底,我简直无法将它回避。
算来这怀旧之事,是无法回避的,不是在心头萦绕,就是在眉头攒聚。愁,在内为愁肠愁心,在外为愁眉苦脸。古人写愁情,设想愁像人体中的“气”,气能行于体内外,故或写愁由心间转移到眉上,或写由眉间转移到心上。范仲淹这首词说得比较全面。
这首词上片写景为主,景中寓情,以寒夜秋声衬托主人公所处环境的冷寂,突出人去楼空的落寞感,并抒发了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愁情。下片抒情为主,通过写作者长期客居他乡,不免被如素练般的月光感发出阵阵思愁,将怀人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。末尾以“都来此事,眉间心上,无计相回避。”作结,把思妇对丈夫的思念推向高峰。全词虽然没有出现一个“思”字,但字字句句都是“思”,历来的评词者均认为此词情景两到。另外,词中比喻、通感、白描等手法的运用也极大地增强了艺术表达效果,是一首情景俱佳的名篇。
赏析二
“纷纷坠叶飘香砌,夜寂静,寒声碎。”开头三句是说,纷纷凋零的树叶飘上香阶,寒夜一片寂静,只听见风吹落叶细碎的声息。
一叶落知天下秋,到了秋天树叶大多变黄飘落。树叶纷纷飘坠在香阶上,不言秋而知秋。夜,是秋夜。夜寂静,并非说一片阒寂,而是说四无人声;声还是有的,是寒声,就是秋声。这声音不在树间,却来自树间。就是树上飘来的黄叶坠在阶上,沙沙作响。夜里,树叶飘落是看不见的,即便是月色如昼,也是看不清楚的。这里写“纷纷坠叶”是凭耳朵所听到的沙沙声响,感知到叶坠香阶的。“寒声碎”,这三个字,不仅告诉我们这细碎的声响就是落叶的的声音,而且告诉我们这声响是带着寒意的秋声。由沙沙响而感知落叶声,由落叶而感知秋之声,由秋声而感知寒意。这个“寒”字下得极妙,既是秋季季候的感受,又是孤寒处境的感受,兼写物境与心境。
“真珠帘卷玉楼空,天淡银河垂地。”这两句是说,高楼空寂,卷起珠帘,观看夜色,天色清明,银河斜坠到地。
“年年今夜,月华如练,长是人千里。”上片后三句是说,年年今夜,月色都如白绸一般皎洁,人却常常远隔千里。
玉楼观月的一段描写,感情细腻,色泽绮丽,有花间词人遗风,然而在骨子里,却自有一股清刚之气。写珠帘、写银河、写月色,奔放雄壮,深沉激越。写到这里感情已似激流洪波,以景寓情不足以表达,很自然的转入下片的直接抒情,倾吐愁思。
“愁肠已断无由醉,酒未到,先成泪。”下片前三句是说,我如何能用沉醉来忘却,酒到不了已断的愁肠,先就变成泪水。
写斟酒垂泪的愁意。肠已愁断,酒无由入,虽未到愁肠,以先化泪。比起入肠化泪,又添一折,又进一层,愁更难堪,情更凄切。
“残灯明灭枕头欹,谙尽孤眠滋味。”这两句是说,深夜里残灯忽明忽暗,斜靠枕头,我尝尽孤眠的滋味。
室外月明如昼,室内昏灯如灭,两相映照,自有一种凄然的气氛。枕头欹斜,写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视状态,这神态比起辗转反侧,更加形象,更加生动。然后补一句:“谙尽孤眠滋味。”由于有前句铺垫,这句独白也十分入情。
“都来此事,眉间心上,无计相回避。”末三句是说,你看这离愁别怨,不是来在眉间,便是潜入心底,我简直无法将它回避。
算来这怀旧之事,是无法回避的,不是在心头萦绕,就是在眉头攒聚。愁,在内为愁肠愁心,在外为愁眉苦脸。古人写愁情,设想愁像人体中的“气”,气能行于体内外,故或写愁由心间转移到眉上,或写由眉间转移到心上。范仲淹这首词说得比较全面。
这首词上片写景为主,景中寓情,以寒夜秋声衬托主人公所处环境的冷寂,突出人去楼空的落寞感,并抒发了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愁情。下片抒情为主,通过写作者长期客居他乡,不免被如素练般的月光感发出阵阵思愁,将怀人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。末尾以“都来此事,眉间心上,无计相回避。”作结,把思妇对丈夫的思念推向高峰。全词虽然没有出现一个“思”字,但字字句句都是“思”,历来的评词者均认为此词情景两到。另外,词中比喻、通感、白描等手法的运用也极大地增强了艺术表达效果,是一首情景俱佳的名篇。
龙儒民.《中国诗歌精选》.北京:线装书局,2010
上彊村民,吴兆基.《宋词三百首》.西安:三秦出版社,2007:6
陈耳东,陈笑呐.《情词》.西安:陕西人民出版社,1997:1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