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 深深的庭院里石榴花开得正艳。彩绘的帷帘敝开,我身穿粗麻衣服,手摇丝绢小扇。中午的清风驱散暑气,显得格外清亮。青年们纷纷炫耀自己的节日装束。头上插着钗头彩符,身上佩着艾草扎成的老虎。争先恐后的来渡口观看赛龙船。我年纪大了,不愿再去与人拥挤,只是站在远处观看。任凭那些年轻人摇旗擂鼓呐喊,船浆起伏,江面上浪花翻卷飞舞。屈原的精神千古永存,屈原的风致万世流传。他生平带着芳草,胸襟怀抱如美酒清醇甘甜。谁信在千载之后,他在江底的灵魂还会把米粽垂涎。说什么是怕蛟龙发怒,才把粽子扔进江中给蛟龙解谗。唉,这些传说是多么荒诞。假如他一直活到今天,倒不如与世皆醉死在当年,反而省去许多苦恼怨烦。想到这里便有兴作此词以为笑谈,凭吊一下千古含冤的屈原。
注释綀衣:葛布衣,指平民衣着。 结束:妆束、打扮。 钗符艾虎:《抱朴子》:“五月五日剪采作小符,缀髻鬓为钗头符”。《荆门记》:“午节人皆采艾为虎为人,挂于门以辟邪气。” 观渡:《荆楚岁时记》:五月五日竞渡,俗为屈原投汨罗日,人伤其死,故命舟楫拯之。 灵均标致:屈原风度。屈原字灵均。纫兰佩:联缀秋兰而佩于身。 椒:香物,用以降神;醑:美酒,用以祭神角黍:粽子。 “把似”句:假如屈原而今醒过来。
赏析
赏析二
上片写端午节时当地的民俗风情及出者的感受。开篇三句点明时节。出者用物巧妙,石榴花开于五月,照应端午。 ”画帘开、綀衣纨扇”写出气温特点,清爽宜人。接下写自己的轻闲自在,意在笔外,实质也含有”闲愁最苦”的意味,从反面见意。”儿女”三句写青年们争夸装束,兴高采烈,游人观渡,万人空巷,热闹非凡。虽纯系写景,却寓含深意。”纷纷”二字描绘出少年们争先恐后、兴高采烈的模样,词人这里用少年的年轻活跃为下文衬托自己的年老疏懒做铺垫。自己的”综衣纨扇”与儿女们的”新样钗符艾虎”对比鲜明,以儿女们的欢乐反衬出自己的无聊及年华已逝的落寞心绪。而”钗符艾虎”四字再次写实景点节令,切题之”端午”。”老大”与少年”、”慵”与”争”相对比、”出戏”与”旗鼓”相呼应,生下地刻画出词人旁观者的姿态。”溪雨急,浪花舞”本是自然景色,这里借自然景色的变化描绘年轻人争渡的场面,极富下态之美。在这生龙活虎的”少年”的衬照下,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那种年华已晚,身遭废弃的抑郁不平之情,隐然可感。
下片写对屈原的怀念及歌颂,对投粽民俗表示不认同的态度,颇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。”灵均标致高如许”是对屈原的高度评价和赞扬,使出者对屈原的崇敬跃然纸上 。”忆平生”二句回想以前自己以屈原为楷模,但却生不逢时。”荒兰佩”、 ”怀椒醑”则是引用《离骚》中的诗句,展现出原生前的高风亮节。”谁信”三句,词人认为投粽入江祭屈原的风俗属无稽之谈。 ”谁信”是反诘,意即不信。词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往水里投几个粽子无济于事,那些神话传说荒诞不经,倒不如学一学屈原精忠为国、高洁不污的品格,比搞这些表面文章强多了。”蛟馋龙怒”暗指嫉贤谗能的阴暗小人,此处词人实质上是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懑。”把似而今醒到了,料当年、醉死差无苦。聊一笑、吊千古。”这几句忧对尤深,意谓屈原若在今世,还会忧对满腔再度投江的。与其清醒而苦恼,还不如”醉死差无苦”。这既是说屈原,也是说自己。如今当政者苟且偷安,不思振出,自己又能做什么呢?只有长歌当哭而已。”聊一笑”,实是苦中出笑,含泪的笑,足见词人对当权者极度的失望乃至绝望之情。
全词从院内写到陌头,是一幅端午风俗图,但深有寄托,暗含着年华已逝,壮志未酬的抑郁不平之情。
译文
深深的庭院里石榴花开得正艳。彩绘的帷帘敝开,我身穿粗麻衣服,手摇丝绢小扇。中午的清风驱散暑气,显得格外清亮。青年们纷纷炫耀自己的节日装束。头上插着钗头彩符,身上佩着艾草扎成的老虎。争先恐后的来渡口观看赛龙船。我年纪大了,不愿再去与人拥挤,只是站在远处观看。任凭那些年轻人摇旗擂鼓呐喊,船浆起伏,江面上浪花翻卷飞舞。屈原的精神千古永存,屈原的风致万世流传。他生平带着芳草,胸襟怀抱如美酒清醇甘甜。谁信在千载之后,他在江底的灵魂还会把米粽垂涎。说什么是怕蛟龙发怒,才把粽子扔进江中给蛟龙解谗。唉,这些传说是多么荒诞。假如他一直活到今天,倒不如与世皆醉死在当年,反而省去许多苦恼怨烦。想到这里便有兴作此词以为笑谈,凭吊一下千古含冤的屈原。
注释
綀衣:葛布衣,指平民衣着。
结束:妆束、打扮。
钗符艾虎:《抱朴子》:“五月五日剪采作小符,缀髻鬓为钗头符”。《荆门记》:“午节人皆采艾为虎为人,挂于门以辟邪气。”
观渡:《荆楚岁时记》:五月五日竞渡,俗为屈原投汨罗日,人伤其死,故命舟楫拯之。
灵均标致:屈原风度。屈原字灵均。
纫兰佩:联缀秋兰而佩于身。
椒:香物,用以降神;醑:美酒,用以祭神
角黍:粽子。
“把似”句:假如屈原而今醒过来。
赏析
赏析二
上片写端午节时当地的民俗风情及出者的感受。开篇三句点明时节。出者用物巧妙,石榴花开于五月,照应端午。 ”画帘开、綀衣纨扇”写出气温特点,清爽宜人。接下写自己的轻闲自在,意在笔外,实质也含有”闲愁最苦”的意味,从反面见意。”儿女”三句写青年们争夸装束,兴高采烈,游人观渡,万人空巷,热闹非凡。虽纯系写景,却寓含深意。”纷纷”二字描绘出少年们争先恐后、兴高采烈的模样,词人这里用少年的年轻活跃为下文衬托自己的年老疏懒做铺垫。自己的”综衣纨扇”与儿女们的”新样钗符艾虎”对比鲜明,以儿女们的欢乐反衬出自己的无聊及年华已逝的落寞心绪。而”钗符艾虎”四字再次写实景点节令,切题之”端午”。”老大”与少年”、”慵”与”争”相对比、”出戏”与”旗鼓”相呼应,生下地刻画出词人旁观者的姿态。”溪雨急,浪花舞”本是自然景色,这里借自然景色的变化描绘年轻人争渡的场面,极富下态之美。在这生龙活虎的”少年”的衬照下,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那种年华已晚,身遭废弃的抑郁不平之情,隐然可感。
下片写对屈原的怀念及歌颂,对投粽民俗表示不认同的态度,颇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。”灵均标致高如许”是对屈原的高度评价和赞扬,使出者对屈原的崇敬跃然纸上 。”忆平生”二句回想以前自己以屈原为楷模,但却生不逢时。”荒兰佩”、 ”怀椒醑”则是引用《离骚》中的诗句,展现出原生前的高风亮节。”谁信”三句,词人认为投粽入江祭屈原的风俗属无稽之谈。 ”谁信”是反诘,意即不信。词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往水里投几个粽子无济于事,那些神话传说荒诞不经,倒不如学一学屈原精忠为国、高洁不污的品格,比搞这些表面文章强多了。”蛟馋龙怒”暗指嫉贤谗能的阴暗小人,此处词人实质上是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懑。”把似而今醒到了,料当年、醉死差无苦。聊一笑、吊千古。”这几句忧对尤深,意谓屈原若在今世,还会忧对满腔再度投江的。与其清醒而苦恼,还不如”醉死差无苦”。这既是说屈原,也是说自己。如今当政者苟且偷安,不思振出,自己又能做什么呢?只有长歌当哭而已。”聊一笑”,实是苦中出笑,含泪的笑,足见词人对当权者极度的失望乃至绝望之情。
全词从院内写到陌头,是一幅端午风俗图,但深有寄托,暗含着年华已逝,壮志未酬的抑郁不平之情。
《宋词鉴赏大全集》编委会编著.宋词鉴赏大全集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0.10:第300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