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国学古诗词网
国学日记 > 热门文章 > 鞭打督邮、草船借箭、空城计,罗贯中制造了多少“冤假错案”?

鞭打督邮、草船借箭、空城计,罗贯中制造了多少“冤假错案”?

朝文社 2022-02-28

字数:3778,阅读时间:10分钟

鞭打督邮、草船借箭、空城计,是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中最精彩传神的三个桥段。一顿鞭打督邮,猛张飞的形象跃然纸上;一幕草船借箭、一场空城计,一个无所不能光照千秋的智慧之神——诸葛亮横空出世。可是,又有谁知?这些经典的桥段竟是罗贯中老师亲手制造的“冤假错案”,而真实的历史则完全是另外的样貌。


鞭打督邮鞭打督邮出现在小说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回,说的是刘备带领关羽、张飞等人在平叛黄巾军战斗中,表现不凡,刘备因功被朝廷任命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长。刘备到任一月,即草衣布履,上山下乡,访贫问苦,送粮送钱送温暖,全县百姓皆感恩戴德。三个多月后,朝廷发文,凡因军功为官者一律下岗回乡。


通知下发后不久,州里即派督邮到县里督导,刘备出城迎接,将其迎进县里招待所。谁知这督邮狗仗人势,对刘备等人颐指气使,根本不理刘备的笑脸和好意,且百般刁难。


关、张二人忍无可忍,几次想出手教训这位不可一世的小人,皆被刘备劝住。张飞很是不爽,独自一人背着刘备跑到一路边店喝酒解闷。

下午两时,当张飞酒醉饭饱乘马经过县招待所门前时,突见五六十个老者,皆在门前痛哭。张飞问其故,众人告曰:“听说督邮欲害刘县长;我等皆来请命,反遭门人殴打!”张飞大怒,圆睁豹眼,滚鞍下马,闯入室内。见督邮正坐厅上,遂将县吏绑倒在地,拖于县衙门前,绑于门外的马桩之上,然后又折下柳条,照着督邮两条又白又肥的粗腿奋力抽打,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。



此时正在办公室里纳闷的刘备,突然听得县前喧闹,急忙走出观之,见绑缚者乃督邮,急喝张飞住手。这时,旁边转过关羽来,愤愤道:“兄长多建大功,仅得县令,今又被督邮侮辱。不如将其杀之,弃官归乡,另图他计。”于是,刘备将印绶挂于督邮之颈,又数落了一番,这才与关、张跑路。

《三国志》版的鞭打督邮:“刘备因讨黄巾有功,封安喜尉,督邮以公事到县,先主求谒,不通,直入缚督邮,杖二百,解绶系其颈着马枊(拴在系马柱上),弃官亡命。”而裴松之在注释中引用的《典略》则记载:因机构臃肿,人浮于事,朝廷下诏,欲淘汰因军功而提拔的地方官员,刘备也在淘汰之列。州里派督邮到县,督导工作,刘备得知消息后,欲求见督邮,试图曲线救国。督邮见刘备只带了几斤歪瓜裂枣,遂以有病为由,拒而不见,刘备因此怀恨在心。于是,带着几名下属,乘着夜色闯入督邮驿舍,假称受领导之命,前来收治督邮。刘备奔到床前,将督邮绑之,拖出县界,又解下自己身上的绶带系在督邮脖子上,而后将督邮捆绑于树身之上,鞭打百余下。刘备本想杀之,经督邮反复哀求,这才教训了几句,扬长而去。



以上三个版本除了主角易人外,事实经过大同小异。彼时,刘、关、张已结为兄弟,因此,是刘备扬鞭?还是张飞折柳?已不重要。如果刘备谦虚,为了扬小弟之名,非要将自己的英勇事迹移花接木栽誉到张飞身上,别人也说不得闲话,毕竟是自家兄弟,他人答应如否,有无意见,皆是端着茶杯喝白水——操闲心,无关痛痒,也无关宏旨。


草船借箭

如果说鞭打督邮尚属捕风捉影,而草船借箭则完全是颠倒黑白。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草船借箭是在第四十六回被隆重推出。说的是诸葛亮受鲁肃所邀、刘备所托来东吴做统战工作,一番摇唇鼓舌,将是战是和犹豫不定的孙权拿下——答应联刘抗曹。可是在会见周瑜时,诸葛亮却遇到了麻烦。



彼时的周瑜,乃东吴的“当家花旦”,军中掌门,恃才傲物,目空一切,对传说中的诸葛亮甚是不屑。可是令周瑜没料到的是,在与诸葛亮的几次互动中,自己竟然皆落于下风。于是,周瑜醋心大发,并发下毒誓:“此人决不可留!吾决意斩之!”不久后,周瑜即抠破脑袋,想出了一招毒计,欲将诸葛亮除之。

一次,周瑜聚众将于帐下,教请孔明议事。会议上,周瑜给诸葛亮出了一道难题:让其在十天之内生产出十万支弓箭,以备对操军之战。十万支弓箭,在十天之内造出,以当时的生产能力而言,几近神话。周瑜的如意算盘是,如果诸葛亮不答应,则会被扣上一顶违令抗命的帽子,并以此治其罪;如果诸葛亮答应,十天之内肯定完不成任务,仍可借此治其罪。因此,不论诸葛亮答应与否,周瑜都稳操胜券。可是让周瑜始料未及的是,诸葛亮不仅愉快答应,还自我加码,提出只用三天即可。周瑜大喜,当即提出:“军中无戏言。”未待诸葛亮多言,即唤来文书,当着一众将领签下军令状。

第一天,诸葛亮未动。第二天还是按兵不动。第三天四更时分,诸葛亮向鲁肃借来快船二十只,而后,每船又各载三十余人,并备好稻草等物。准备停当,又邀请鲁肃到船中,径望江北进发。当夜大雾漫天,十米之内人船不清。诸葛亮命舟前进,五更时分,船已近曹操水寨。诸葛亮下令把二十只快船头西尾东,一字摆开,然后擂鼓呐喊。曹操听闻吴军来攻,急令张辽、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,火速到江边迎敌。后又令毛玠、于禁带七千余人前来助攻。两拨人马站在岸边向着江中拉弓放箭,一袋烟的工夫不到,二十条快船上的草人即变成了刺猬。诸葛亮见后,一而令将船调回,头东尾西,一面继续令士兵擂鼓呐喊。曹军箭射更急,不一会儿,二十条船上两面的草人皆中满了箭支。诸葛亮令船上军士齐声叫喊:“谢丞相箭!”然后唱着歌儿满载而归。



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被诸葛亮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一举拿下,这诸葛亮得多英明多英雄?看到这里,任你是个木偶,那不可遏止的崇敬之情也必然会如滔滔长江之水汹涌而至,澎湃于胸。

可不幸得很,据《三国志》记载,草船借箭则妥妥的是孙权的杰作。建安十八年(公元213年)正月,曹操率军攻濡须,孙权乘大船前来观军督战,曹操见后,命弓弩乱发,箭著其船,船偏重将覆,权因回船,复以一面受箭,箭均船平,乃还。而在孙权与曹操借箭时,诸葛亮则正在与张飞、赵云等人撅着屁股奋战在攻益(州)一线,与刘璋的军队打得难解难分。诸葛亮再怎么神奇,再怎么英明,也断然不可能分身到长江与曹操借箭。


空城计

与鞭打督邮和草船借箭相比,空城计脑洞开得更为离谱。被众多“亮粉”推崇备至,且如痴如醉的空城计,出现在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五回:

说是街亭之战失利后,司马懿乘胜率领十五万大军,望西城杀来!此时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,只有几名文官和二千五百名士兵待在城中。众人听此消息,皆大惊失色。诸葛亮登上城楼望之,只见前方尘土飞扬,大队大队的魏兵如黑云压城汹涌而来。诸葛亮不慌不忙,当即传令:“偃旗息鼓,全体军士就地隐蔽,妄动者斩之!”而后,又令人大开四门,每一门安排二十名士兵,扮作百姓,人手一把扫帚,清扫街道。之后,诸葛亮又身披鹤氅,戴着纶巾,携琴一张,登上城楼,从容地拨响了琴弦。


司马懿率军恰到好处地来于城前,只见诸葛亮安坐于城楼之上,正醉心于琴中,如醉如痴,旁若无人,一曲《高山流水》随风而来。再低头看门,只见城门内外,有二十余环卫工人,皆在挥动着手中的扫帚,一下一下地从容劳作。司马懿看后大疑,遂教后军作前军,前军作后军,望北山而退…诸葛亮见魏军远去,将琴一推,抚掌而笑。


而事实上,街亭之战时司马懿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洛阳,而与诸葛亮对阵的则是魏国的另一位大将张郃,诸葛亮见街亭失守,迅速率军撤回汉中。因此,说诸葛亮巧施空城计,完全是子虚乌有,是罗贯中老师一手炮制的“瞎话”。

而正宗版本的空城计,其知识产权则完全属赵云所有。建安二十四年(公元219年)正月,刘备在拿下益州后,又听从法正、黄权等人的建议,决定趁热打铁进军汉中。经过一番混战,未怎么费事,刘备即将汉中一举拿下。



听说汉中失守,当年三月,曹操亲率大军前来讨伐。所谓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,在大军尚未行动之时,曹操即安排数百头驴骡将数千万袋粮草运至汉中北面的一座山下。此时汉中由蜀中大将赵云和黄忠镇守,黄忠见了大批军粮,当即眼热心跳,认为有机可乘,建议乘曹军不备,将粮草夺而取之,赵云也认为机不可失,遂拨出几千人马交由黄忠。

第二天一大早,黄忠即率军悄悄去了北山。一个时辰,两个时辰,三个时辰过去,仍未见黄忠军的身影,赵云感觉情况不妙,遂带数十骑出了营寨,刚走出五里不到,突遇曹军前锋,两军刚一交手,又见曹操率大军气势汹汹地杀来。赵云且战且退,曹军紧追不舍,赵云打起精神,单枪匹马反复冲入曹军,掩护战友迅速回撤,好不容易摆脱了曹军,撤回了寨内。清点人数,却不见了司马张著,一打听,原来张著因伤被围。赵云二话不说,披挂上马,返身冲入曹军之中,左冲右突,砍瓜切菜,终于救出了张著,带回了营寨。而曹军也尾随而至,追到了营寨之外。张翼等见曹军杀来,急忙闭营关寨。



而赵云却不慌不忙,反其道而行之,他下令大开营门,并令全军偃旗息鼓。曹军见此,急忙驻足,狐疑不前。赵云瞅准时机,立即下令鸣鼓击金,摇旗呐喊,同时又令一众军士开弩放箭,曹军大惊,纷纷后撤,中箭再加自相践踏,死伤甚多,赵云乘机率军冲出,大破曹军。

从以上两个版本的对比中,不难看出,不论是从时间,还是人物、地点上,《三国演义》版的空城计,从形式和内容皆是个以假乱真彻头彻尾的三无产品。

除了上述三处外,还有诸如吕布戏貂蝉、关羽温酒斩华雄、三英战吕布和千里走单骑等桥段,也都是罗贯中老师一手制造的“怨假错案”。因时间所限,我们不再一一翻案,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翻翻小说和《三国志》,相信定会发现更多的“人证”“物证”。

参考文献:罗贯中:《三国演义》 陈寿:《三国志》

版权声明:内容整理自网络,原作者已标明或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爱国学网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